专业设置

行政管理

来源: 作者:汉中开放大学 时间:2016年03月23日 点击:

  专业概况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行政管理知识,熟悉行政管理规范,了解一些相关的管理知识,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行政管理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法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课程

  管理学基础、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应用写作、办公室管理、监督学、行政组织学等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参考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行政管理知识,熟悉 行政管理规范,了解一些相关的管理知识,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行政管理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 行政管理理论和法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一)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统设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选修课供地方电大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部分课程。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三)对于选修课中的统设服务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以及相关支持服务。
  (四)各门课程均安排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共同组织。形成性考核成绩按各门课程考核说明中规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无形成性考核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五)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及毕业作业等多种形式,不得免修。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采用多种现代远程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等为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为基本依据。
  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BBS、电子信箱、VBI、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电视直播教学等多种形式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参考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六、课程说明

   1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数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及党在目前时期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3. 管理学基础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其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思想;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预测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划工作的方法与原理;组织工作的原理与方法;领导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 公共行政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公共行政学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的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公共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法治行政、行政方法、公共财政、行政效率、行政改革共十六章内容。
  5.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政治学原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把它概括归纳、总结、上升成为的理论形态。政治学原理是对于政治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的理论论述,它主要解决的是政治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识和最高层次的思辩。同时,政治学原理是力图阐明一切政治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的共相。政治学原理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思想基础,是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与政府、政党与社团、政治秩序与治理、政治参与与监督、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民主与民主化。
  6.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本课程课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操作两大部分,主要有: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架构;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概念的操作化和测量;抽样;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7. 应用写作(中文)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应用文体文章的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下列常用的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他科研应用文及传志);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其他应用文写作简介(包括新闻写作、财经写作、法律文书写作)。本课程重视写作实践训练(包括作文、讨论和讲评)。
  本课程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开设。
  8. 办公室管理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办公室管理主要介绍办公室实务操作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办公室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文字使用运用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办公室实务概述、文员实务、电话电子通讯、邮件收发、接待实务、信访实务、会议及会谈实务、日程安排、差旅事宜、照料上司身边琐事、交际与礼仪、办公室用语、印信值班工作、文书与档案实务等。
  9. 监督学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有关监督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有关监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在对权力的监督与监察方面所取得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监督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与监督、监督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监督、 中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社会主义监督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西方国家的监督理论、西方发达国家的监督制度、现代监督机构、 监督与反腐败、法制、民主与反腐败。
  10. 行政组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行政组织学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以研究中国行政组织为背景的条件下,介绍国内外行政组织的新理论和行政组织改革的新经验。该课程主要阐述行政组织建立、构成、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全面系统地介绍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
  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是:从总体上介绍行政组织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内涵、性质与作用;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行政组织结构、体制和类型;从生态和心态的角度研究了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互依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行政组织的建立、管理和变革发展的一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