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护理学

来源:汉中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汉中开放大学 时间:2016年05月11日 点击:

  医学科护理学类

  护理学本科(专科起点)专业规则说明

  一、培养规格及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规格:护理学本科(专科起点),二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 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二年半。

  培养目标:培养现代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 点面向基层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崇高的理想 和社会及专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修养和护理职业道德,具有献身 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1.具有一定的医学、临床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及与本学科相关的 人文社会学科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

  4.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能力;

  5.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学位目标:医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6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 识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1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4学分。

  (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 应用基础(本),共11学分。

  (2)选修课:学位论文指南、英语Ⅲ(1)、英语Ⅲ(2)等。

  2.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8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32学分。

  (1)统设必修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病理 生理学、护理科研方法,共18学分。

  (2)选修课:无机化学(本)、人体解剖学(本)、人体组织学与胚胎 学(本)、人体生理学(本)、医学生物化学(本)、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 学(本)、药理学(本)、健康评估(本)、护理学基础(本),实用卫生 统计学(必修)、卫生法学、社会医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护理心理 学、人际交流与沟通、医学遗传学(本)等。

  3.专业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2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0学分。

  (1)统设必修课:内科护理学(本)、外科护理学(本)、妇产科学与 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本),共20学分。

  (2)选修课:危急重症护理学(本)、精神卫生护理学(本)、护理管 理学(本)、药物治疗学(本)、老年护理学(本)、康复护理学、五官科 护理学、皮肤与性病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本)等。

  4.通识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学分。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该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为2学分,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 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 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 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 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的最低毕业学 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5.专业拓展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6学分。

  选修课:预防医学(本)、环境医学、医学发展史、哲学引论、护理英 语、Internet网络系统与实践。

  6.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临床实践和毕业论文,统设必修,共8学分,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7.专业基础课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文献检索、实用卫生统计学、 卫生法学、社会医学”为中央电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本专业与之 共用同一大纲、教材、考纲和试卷。其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文献检 索”为统设、必修。其他课程为统设、选修、省考,其中“实用卫生统计 学”合作高校要求必选。

  8.统设必修课参加中央电大统一考试,选修课中选用中央电大统设课 程,中央电大可提供相应的资源、教学及考试服务。

  9.课程中如有实践环节要求,其成绩记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 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10.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 修、后续关系确定的,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注意参考。中央电大据此提 供各学期课程教学支持服务。

  四、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依次是: 公共基础课:11学分 专业基础课:25学分

  专业课:25学分

  通识课:2学分

  专业拓展课:0学分 实践课:8学分

  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之和为71学分,与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一致。各模 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之和为49学分。

  五、学位规则

  1.“学位论文指南”为学位课程,申请学位的学生必修。

  2.统设必修课中的“内科护理学(本)、外科护理学(本)、妇产科学与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本)”为合作高校设定的学位课程。申请学位 者要求4门课程成绩平均在75分(含75分)以上。

  3.对申请学位的学生,合作高校还要进行一次含有上述4门学位课程内 容的综合考试。因此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应将上述4门学位课程安排在同一学 期,以便学生完成课程考核后能及时参加学位课程综合考试,避免4门课程 分在不同学期增加综合考试复习的困难。

  学位申请要求见本专业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六、课程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模块

  1.开放教育学习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

  本课程是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 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新的学习理 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地学习技能,逐 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 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 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 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 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

  2.英语Ⅱ(1)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2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 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 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 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 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3.英语Ⅱ(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200左右的常 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 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 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 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 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4.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 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 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安全常识等计算机基本 知识;信息处理概述,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汉字输入方法等计算 机信息处理技术;DO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 方法;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入网方法。此外设有WPS文字处理系 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系统、EXCEL电子报表系统两部分选择 教学内容,供各地电大根据本地实际选用。

  (二)专业基础课模块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门课程能帮助学习者立足于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多方面因素,进而确定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包括政策倡导、信息 传播、个人技能发展、环境支持、提供服务、社区行动等,使学习者具备运 用生态学思想制定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为促进全民健康做出贡献。课程的 主要内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健康行为;健康传播;健康促进计划 设计;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2.文献检索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中文检索工具刊的使用;美国《医学索引》使用方法;美国《生物学文摘》使用方 法;美国《化学文摘》使用方法;国际、国内专利文献的检索方法;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使用方法。引文的查找方法;计算机文献检索发展历史、 检索方式及基本检索方法;光盘检索技巧与方法:国内外经典医学文献光盘 数据库检索技巧与方法;网上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基本知识、网络医 学信息的特点及查找方法;情报调研等。

  3.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课程的主要内容:疾病的发生发展;细胞分子病理生 理、自由基损伤与疾病、血液灌流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 乱;发热、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胆红素 代谢障碍、炎症性疾病病理生理、神经传导与意识障碍。

  4.护理伦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护士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达到培养职 业道德高尚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目的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伦理 的历史发展概况、护理伦理原则、规范和范畴、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伦理、 护理关系伦理、社区卫生保健和康复护理伦理、整体护理和基础护理伦理、 临床护理伦理、临终护理和尸体护理伦理、计划生育与现代生育技术护理伦 理、护理伦理决策和监督、护理伦理评价和考核、护理伦理教育与修养。

  5.护理科研方法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科研成果的意识,为学习期间的科研训练和从事护理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 包括护理研究概论、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 撰写、护理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6.实用卫生统计学

  本课程学分3学分,课内学时54。

  本课程通过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能力,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学会用卫生服务统计和居民健康统计等 方面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统计信息。课程的 主要内容:绪论;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分 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直线回归与相关;卫生服务调查 统计;居民健康统计。

  7.无机化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 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 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化学键、 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及实验。

  8.人体解剖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系统(骨、骨连结、肌学)、内脏学(消化系 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脉管系(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 器(视器、位听器)等。

  9.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主要包括组织学部分和胚胎学部分。组织学部分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三部分;胚胎学包括总论部分和个论部分,前者涉及前8周的 发育,后者涉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器官系统的发生及常见先天畸形等。

  10.人体生理学 (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排泄;内分泌和生殖;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11.医学生物化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重要组织器官代谢等。

  12.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课程的主要内容:医学免疫部分包括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及调节、超敏反应及免疫学应用。医 学微生物部分包括细菌学的基本知识;病毒的基本知识、临床常见病毒的致 病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 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13.卫生法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卫生行政立法与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以及同行政执法违法所引起的卫生行政诉讼与卫生行政复议 以及几个重要卫生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 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政处理办法。

  14.社会医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课程的内容:绪论;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调查研 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社 会卫生策略;社会医学各论。

  15.药理学(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言;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 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传出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M 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治疗 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物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 药;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组 胺与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 生素;磺胺类及其他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结核药等。

  16.健康评估(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和诊断患者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 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 像学检查、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价、护理诊断与思维、健康评价记录。

  17.护理学基础(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发展概述、健康与疾病、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护士与患者,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护理学的理论基础、评判性思 维和护理临床决策、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休息与 活动、营养与饮食、体温、呼吸、脉搏与血压、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 血、病情观察和为重患者抢救与护理、临终关怀、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18.护理心理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卫生、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护患关系、患者心理、心理评 估、心理治疗与 心理咨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心理。

  19.护理礼仪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护理礼仪主要介绍护理工作者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日常礼仪、护士仪容礼仪、服饰礼仪、体态礼仪、言谈礼仪、工作礼仪、求职礼仪。

  20.人际交流与沟通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基础;沟通的基本原则;沟通的基本步骤;沟通中常见的障碍;沟通技巧;人际风格的沟通技巧;电话沟通技巧;医护 关系沟通技巧;护患关系沟通技巧等。

  21.医学遗传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分子病和遗传性酶病(先天性代谢缺陷)、 群体遗传、基因定位、肿瘤与遗传、免疫与遗传等。

  22.护理美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护理美学主要介绍形式美与美的基本范畴、审美感受与审美事宜、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护理美学概论、护理审美修养、护理审美评价、护理 工作中的美学应用、护理专业形象的塑造。

  (三)专业课模块

  1.内科护理学(本)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

  内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各种疾病病人护理的知识。本课程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 的护理、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病人、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等内容。

  2.外科护理学(本)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本课程内容包括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 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室管理和工作、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营养 支持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器官移植 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及乳房疾病病人、化脓 性腹膜炎病人、腹外疝、腹部损伤病人等内容。

  3.妇产科学与儿科护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

  妇产科与儿科护理学是针对女性患者和儿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科学。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期妇女护理、分娩期妇女 护理、产褥期管理、高危妊娠期管理。儿童保健、儿童营养、住院患儿护理 及其家庭支持、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 理、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

  4.社区护理学(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

  社区护理系统叙述社区护理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体现以“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区预防及护理干预,阐述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及家庭护理。课程的 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流行病学、 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 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社区急救与护理、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 与管理、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与管理、社区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护理、 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研究。

  5.护理管理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护理管理学主要研究护理管理现象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五个管理职能,达到保证护理管理效率的目的。本课程介 绍管理理论、管理原理和原则及其应用;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 理、领导、控制职能;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6.精神卫生护理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本课程包括精神卫生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常见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和临床护理的基本技能。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 社区护理等。

  7.康复护理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康复护理针对着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功能水平为主线,以 整体的人为对象,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康复的基 础理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8.老年护理(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的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 括老化的概念和理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心 理卫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老年人常见健 康问题与护理;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9.传染病护理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传染病护理主要阐述传染病护理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传染病护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及我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病原体所致的常见的 和新列入的(如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的病原学、 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治措施、护理诊断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知 识。

  10.危重症护理学(本)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主要介绍危重症护理学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院外急救、急诊科护理、重症监护、机械通气和护理、心跳骤停 和心肺脑复苏、休克病人的护理、常用急救技术及护理、理化因素急症病人 的救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药物治疗学(本)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物治疗学概论;药物治疗方法;基本药动学原 理;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遗传药理学与 个体化给药;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特殊疾病时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情报 服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疼痛的药物治疗;催吐药、止吐药和抗组胺药;血液系 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 疗;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合 理应用;输液;临床营养支持。

  12.五官科护理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眼科护理学、耳鼻咽喉科护理学和口腔科护理学。分别介绍病因与发病机理、护理评估、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 理措施和辨证施护等。

  13.皮肤与性病护理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

  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皮肤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病性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皮肤病性病的治疗与护理、细菌性皮肤病与护理、病毒性皮肤病与 护理、浅部真菌病与护理、物理性皮肤病与护理、皮炎、湿疹与护理、药疹 与护理、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与护理、红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与护理、 皮肤附属器疾病与护理、性传播疾病与护理。

  (四)通识课模块(略)

  (五)实践课模块(见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